負債之後,思來想去,必須去做的一件事
河南一男子暴雨中喝酒,男子稱,現在房貸、
車貸壓力太大,心情不好,突然降雨被淋濕了,索性就不躲雨了,看到這條新聞,不知多少人會引起共鳴,多少人睜開眼閉上眼就是賬單,甚至做夢都在還款的路上,成年人的崩潰,都是因為錢,所以我們該去做一些規劃了…
無論多少,開始儲蓄,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
越是負債,越要去儲蓄,很多人會覺得這是句廢話,已經負債負債了,哪還有多餘錢去做儲蓄。
這正是問題關鍵,我們這屆年輕人似乎忘了還有儲蓄這回事,大部分人都是表面光鮮亮麗,背後卻一片狼藉,不管錢是怎麼來,反正有錢就花,於是很多人的負債,通常是月收入幾十倍,甚至百倍千倍之多。
每得月不地的還款,一個月還好幾筆,從而就產生了一個問題,收入和支出不成比例的情況,無論正比和反比,只能自己去解決這些問題,俗話說富在深山有遠親,窮在鬧市無人問,更何況我們現在負債累累,所以更多時候,我們比窮還孤單一些,更無依無靠一些,唯一可靠自自己已的儲蓄。
有限的資源里,如何調動現金儲存起來
現在沒錢,如果不想辦法去存,豈不是就這樣一直循環下去,別嫌棄一塊錢少,一分錢難倒英雄漢,最好的辦法,打造一個專屬於自己的小金庫,跟自己定下協議,小金庫就是只吞金獸,只進不出,手裡富裕了,就多存一點,實在沒有的話,等有了再存,不到萬不得已,不能打小金庫主意,如果每月固定能存入,就更好了。
還有句老話,親兄弟明算賬,那麼其他的人際關係,誰會無緣無故幫你,成年人的無奈是從沒錢開始,還有一種無奈就是不能試探人心,只能靠自己,手裡有了富餘,哪怕一分,也要做好儲蓄,因為我們無時無刻都要去面對生活所帶來的各種變動。
除了儲蓄,一些可動用的資金,並不是你的籌碼
有人說,我根本不需要儲蓄,我手機上某個銀行上有幾十萬信用額度,我想用就用,不用也沒有任何費用,為什麼負債,就是因為我們曾經都被信用了一筆隨時可以使用的額度,除了信任它能解決燃眉之急,我們更多是盲目自信,因為很多時候,我們都被眼前的數字沖昏了頭腦,以為只要能解決到眼前的麻煩就行,能還得上就行。
金融機構給了信用額度,也只是臨時性,別被蒙蔽了雙眼,金融業裡的人宣傳,負債幾萬說明你是普通人,負債幾十萬說明你是老闆,負債幾百萬說明你是企業家,負債幾千萬上億說明你是上市公司董事長。
如果負債真的可以證明一個人的身份,簡直是荒唐至極,負債不需要還嗎,這不是美食,吃起來爽,一直吃就一直爽,這東西你每使用多一次,無形就多了一部分債務,最後都要還。
我覺得多數人負債,都是生活所迫,不得已而為之,現在看很多金融宣傳廣告,金融機構給我信用多少額度,那開心的樣子充滿了自豪和炫耀,簡直太離譜了,就是因為我們太相信這筆錢,一直反复借還,直到有一天沒了額度,導致資金鍊斷裂,從而產生逾期各種問題,身邊比較嚴重的人,已經好多妻離子散的地步,所以授信額度不是儲蓄,不是我們可以左右的,它卻一直在左右我們。
儲蓄需要源源不斷累積,不要因為負債就不願意去累積。
這點工資,每月賺,月月賺,什麼年月才能賺多了,於是我們覺得慢,覺得麻煩,只想用來得更快的資金,資質越好額度越高,固然不假,但金融機構給的額度,只有短期使用權,如果它不給用了,又能怎麼辦?別把世界想得太美好,一開始說得好聽,它幫你創業,它幫你度過難過,其實歸根結底,它只是想賺你的利息。
金融機構並沒有錯,人家明碼標價,符合各項規定,但負債本身就是一種錯誤行為,包括買房買車在內,如果你沒有持續穩定現金流,就是在各種逾期邊緣徘徊,法拍房每年在上漲,大部分是因為資金鍊斷裂導致。
儲蓄是我們唯一可以自由支配的資金,不受任何限制,雖然不動產房子,動產汽車,也屬於儲蓄的一部分,但變現通常會產生部分費用,一千萬的房產不會有一千萬的現金價值,當你需要資金的時候,最快拿出來一般是儲蓄,這是現金流裡最快最佳的一部分。
堅定儲蓄信念,越靠譜的事情,越需要時間的積累
儲蓄利息太低,理財收益才高,但你也不妨看一下,多少理財客戶傾家蕩產,如果沒有百分百穩定收益產品,別冒風險,先別說收益了,本金無法贖回的新聞層出不窮,我們藉用的錢,一般利率是儲蓄利率幾倍,如果所借的錢,所產生的收益,不能覆蓋住它的利息,債務就在無形中累積。
儲蓄利率雖然不高,但我們一定要有,學習老一輩人存儲習慣,有多少錢辦多大事,這也是千年文化傳統,以前很多人不富有,卻沒有我們這麼大的壓力,難道人家就不幸福嗎?既然我們無法改變什麼,先從改變自己做起。
儲蓄做到穩如泰山,不到萬不得已,就不動用
別為了賺更多,就傾覆上全部心血,新聞上說,用幾百萬撬動上億項目,一下賺得盆滿缽滿,平台上說,投資了什麼產品,一年時間成為全鎮首富,世人都愛人前言風光,背後辛酸只有自己知道,成功的背後,有太多因素,堅持,努力,機遇,資源,人脈,政策等,不是所有成功都可複制,我們沒有百分百把握,別拿積蓄去試水,現實中,很多成功企業家,所用的資金,根本都不是自己的錢。
如何選擇合理的儲蓄方式,優先選擇零風險,其次收益最大化
大部分人儲蓄,習慣放在卡里,或購買銀行理財產品,投資股票風險最高,其次是基金等,如果不擅長這些領域,就優先選擇銀行理財了,多跑下不同銀行,多諮詢一下銀行專業人員,問保本保息收益最高產品,理財時間週期也要問清楚,合理規劃資金,雖然投資都有風險,但相對於銀行,更適合所有人。
最後,我想說,如果我們還沒有儲蓄,以後也存不起來,再加上一身的負債,最終會走向哪裡呢?
發表評論